10月25日,材料与冶金学院举办第十期“疫情终有期”系列线上学术报告活动,李廷乐博士和周野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研经验,艾新港副院长出席并主持会议,学院各专业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共280余人参加了活动。
李廷乐博士做了“铁矿石软熔性能与初渣形成行为和流动性的关联性”报告。 随着高氧化铝进口矿用量增加,普遍采用增加入炉矿中w(MgO)改善炉渣的流动性,入炉矿的软熔性能和初渣性质随之改变。然而关于MgO、Al2O3和TiO2对铁矿石软熔性能影响机制的认识仍未达到共识,鲜有报道对高炉软熔带透气性有显著影响的初渣流动性,这些严重制约了高氧化铝铁矿石利用技术的发展。本工作由渣-浮氏体两相中的矿物组分分布及迁移、物相组成及结构演变入手,揭示化学组成通过改变初渣性质进而影响铁矿石软熔性的机制,解决矿物组分在铁矿石软熔成渣过程中的行为不清晰及其对软熔性能的影响存在争议的问题;补充稀缺的高炉初渣流动性信息,阐明氧化物在高炉初渣中的作用;建立铁矿石软熔性能指标与初渣性质之间的联系,提供认识铁矿石高温冶金性能的新视角。研究结果为高炉低成本配矿冶炼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利于扩大铁矿石资源利用面。
周野博士做了“Mg-Zn-Cu合金热裂行为及机理研究 ”报告。镁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阻尼、减振降噪性能好、导热性和导电性好、资源丰富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通信、医疗和国防工业等领域。针对现有铸造镁合金存在的力学性能较低的问题,国内外现已开发了很多新型高强韧镁合金,虽然镁合金自身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但由于热裂敏感性较高,导致镁合金铸件本体材料的性能难以发挥,出现镁合金材料力学性能高,铸件力学性能低,特别是镁合金复杂铸件性能的一致性差等技术问题。因此,一种高性能、低热裂敏感性镁合金的研发是推动镁合金发展、解决镁合金材料应用技术瓶颈的关键。报告以Mg-Zn-Cu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并基于温度场、流场、缺陷场及热应力等多场耦合分析,重点揭示合金热裂纹萌生及其扩展微观机制。研究结果将为Mg-Zn-Cu合金的成分及铸造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也为凝固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两场学术报告内容充实,信息饱满,师生从中收获良多,精彩的学术报告让与会者意犹未尽,学术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